来源:未知 时间:2018-09-30
作者:史国亮 编辑:王宇
转眼2018年元月。那逝去的1979年2月17日,对于我及我的战友们来说,是铭记在血液里,随经脉奔流于岁月长河。近40载的岁月流光中,我和战友们早已满头华发,我们的青春消融在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战火里,烽火岁月铸造的青春此生难忘。
历史的时钟回到1979年2月17日凌晨,数十万中国军队 ,分别从广西和云南两个方向沿着数百公里的边境线,同时向敌发起进攻。中国军队以排山倒海之势,摧毁了敌人妄想要当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千秋大梦,为祖国的发展赢得了一个长时期安宁的环境。
孩子们从小就喜欢缠着我讲述曾经当兵打仗的故事。也通过我的零星回忆,我在战友入伍40周年纪念时曾说过:“40年前,我们充满着青春朝气,怀揣同一个理想,从淮淝之滨、八公山下,和我的战友们携手走向军营,意气风发,开始我们的军旅生涯,从此我们情结战友。那是段青春与理想交织、信念与追求共鸣的日子,也是我们播种友谊、收获浪漫的日子。忘不了,我们穿上军装那一刻的兴致勃勃和睡梦中把我们惊醒的紧急集合的军哨声;忘不了,凛冽寒风中我们站岗放哨,训练场摸爬滚打,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军旗下铿锵的正步声和着‘我是一个兵’的嘹亮歌声至今仍在耳畔回响;洋溢着青春脸庞的你我至今依然是那么清晰••••••”
云南此前一直有我国大后方之称,部队训练、军人素质以及军事设施相对较薄弱。开战之前,中央军委急令有关军区加强云南军事力量。我所在部队是济南军区某部。我和寿县的近百名战友被一道由济南军区调入昆明军区独立师。
突如其来的巨变,我们来不及和亲人、战友道别,匆匆踏上了征程。短短的11天,我和战友们从和平环境中惊醒,看到眼前的一幕幕,闻着迎面扑来的硝烟。此时,我们要做的事情太多,已没时间考虑害不害怕的问题。同来的老战友们各奔东西,此别,也许就是永别。
2月17日凌晨5点,对越自卫还击战在云南、广西两线同时打响。这是我国距今最近的最后一次战争。
我们3营所在师主要任务是:攻歼地阵地、切断主要交通运输线,达到断敌退路,阻敌增援之目的。
我们出击后,直冲敌哨所。那里山高路险,难以行走,骡马辎重,更无法爬上山峰;加之敌军布防严密,到处陷阱和地雷,树梢挂上松花雷,碰到就炸。只见前面部队不断将牺牲和负伤的战友往下抬。
我们艰难地穿过敌军的几个无名高地,行军十来公里,追杀敌寇。
2月19日,我部抵达敌军551阵地前沿。551高地十分险要,易守难攻。左面是笔陡直立的山脉,飞禽走兽也难越过,上面敌人用高射机枪封锁,向下瞄准射击一打一个准。右面是万丈悬崖,正面只有三四十来米宽的草丛,人一动,就容易暴露目标,随时遭敌人炮击。
从19日进入阵地,到20日也没能攻打下来,3个步兵连都有不同程度伤亡。551高地是我团在整个反击战中打的最为惨烈的一次战斗,两个营的兵力轮番进攻了3天才打下来,伤亡很大。
敌军地处亚热带雨林气候,白天太阳热得像火烤一样,炙热难耐,恨不能钻地裂;夜间的露水像下雾雨一样,冻得上颏碰下颏。后方给养也无法得到保障,带的干粮吃完,没有水喝,饥渴难忍。
这场战斗敌人动用几乎所有的轻重武器,集中多路兵员。他们又利用险要地形,封堵我们的进攻,我们掌握了敌情、地形、火力向后方迅速传递。21日下午3时30分拿下敌551高地这个硬骨头后,清理阵地时,发现敌死亡123人,伤的不计其数,缴获敌许多枪炮弹药。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许多情节已模糊不清。我心中的夙愿是能多到云南边境金平县烈士园看看和我们一起战斗牺牲的烈士们,能看看至今健在的老首长王金水,他今年可能90多岁了。
近年,据媒体报道,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功绩无法估量,它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腾飞发展奠定基石,为中国周边国际环境安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2016年10月,我和亲密的战友们相聚在贵阳,随后又一起到了云南金平烈士陵园,看望那些曾经在一起穿越火线,相互与共的兄弟。战争的烽火燎原,那些未走下战场的兄弟们正直青春年华,用鲜红生命换来安宁与繁荣,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生命。
我的战友们都是那么青春阳光,但他们却永埋青山深处。一个个埋藏在心底的兄弟,被一缕缕秋风唤醒。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在广袤的青山之间响起,泪水和鲜花随军歌响彻大地。战友们在边界的崇山峻岭、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威震敌胆,用生命和热血,为祖国筑起了一座钢铁长城。军旗飘扬,军歌飞扬,那是用青春的、火红的生命铸就的中国心。
我们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我们无愧于那个光荣的年代,无愧于共和国卫士的光荣称号。烽火燃烧着我们的青春岁月,我们高歌:“青春无悔,老兵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