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远,贵州镇远人 ,1981年入伍。收复老山战斗中,他与连队失去联系,深入虎穴孤身闯入敌阵。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消灭敌人,和3名战友坚持4天3夜,终于找到部队。
“穿插穿插,边插边打”,这是老山主攻团穿插营1营所有人得到的指令,然而密集的炮火一轮轮砸下来,1连有的班排冒着雨点似的炮火继续穿插,有的在遍地残肢断臂的灌木林中忙着自救互救。
又几轮炮弹砸来,陈洪远迷失方向,孤零零在炮火中穿行。沟壑、大雾弥漫,凌晨的高地天气阴暗,几米以外什么也看不见。在这敌我阵地犬牙交错,双方人员混杂的情况下,他想喊不敢喊,想走又不知道往哪里走,只好找了一个灌木丛隐蔽起来等待时机……
大约到了上午8点左右,他听到四周到处都响着枪声、炮声,怎么办?是找连队还是就地投入战斗?枪声就是命令,哪里枪声密集他往哪里走。他掏出指北针确定方位,向战斗激烈的地方靠拢。在密林中大约走了半小时,他发现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通向一个高地。高地的树林中隐约能看到几间小草屋和环绕高地的战壕,他估计这可能是敌军的某处警戒阵地,于是悄悄的从高地西侧绕到了高地南侧。他利用一棵大树作掩护,捡起一块石头尽力向战壕扔去,时间不长,就看见一名敌军从战壕里探出头来,端着枪东张西望的搜索可疑目标,看看四周没有动静,就又缩回了战壕内的猫耳洞里。
陈洪远明白,这是敌军的潜伏哨,不好对付,于是,便从高地南面隐蔽迂回到了高地东面。在这里,他发现有两名敌人正拿着望远镜全神贯注地向山下观察,没有注意他这边的动静。他利用草丛作掩护,慢慢靠近……举枪瞄准,将其中1名击毙。另一名敌人见状,东瞅西望,正在判断枪声来自何方。又一声枪响,这名敌人糊里糊涂地也被打死。消灭了这两个敌人,他利用树林的掩护,越过第一道战壕,埋伏在高地顶端的草丛中,四处观察,等待时机。等了大约20分钟,没有什么动静。正当他准备转移隐蔽点时,听见从远处传来了叽里哇啦的喊叫声,细一观察,原来是4个敌人抬着一挺高射机枪,向他的方向走来,一直走到离陈洪远只有10米的地方站住,准备构筑射击阵地。他悄悄环顾四周,没有发现其他敌军。趁敌人埋头操作,他出其不意,跃出草丛,击毙4人。
消灭这股敌人,他迅速转移至另一道战壕的猫耳洞隐蔽起来,等待时机。过了大约一刻钟,看看还没有什么动静,他顺着坑道向外摸去……在坑道和战壕交叉口的转角处,坑道开始向下延伸,并且,在坑道两侧和顶部发现有粗大的圆木支撑着。显然,这是一个藏兵洞的洞口。陈洪远看到这些,心中犹豫:是进去?还是不进去?坑道战怎么个打法?正在犹豫之间,耳畔传来嘀嘀咕咕的电报声和叽里哇啦的喊话声,他心中陡地一震,立刻就明白这是敌军的一个指挥所。
突如其来的发现刺激了陈洪远那疲惫的神经,强烈的战斗欲望使他全身的细胞再次恢复到亢奋状态。他摸出坑道,迅速将洞口周围的地形和敌情搜寻了一遍,看到离坑道口下方15米处的斜坡上有一个用干树枝遮掩着的通气口。
他慢慢摸过去……小心翼翼地扒开树枝……从腰里抽出三颗手榴弹……拉响了引信……扔到了通气口中……
在听到里面“轰”地一声后,他立即跃到坑道洞口,刚站稳,就看到1名敌人提着冲锋枪没命地向外跑,他手起枪落,将这名敌人击毙。紧接着,他钻进坑道,一个一个地检查被炸死的敌人,当他检查到最后一个时,他的枪管一下子被那个敌人拽住了,吓了他一大跳,敌人拽住他的枪管往后拉,他使劲把枪管往上抬,那家伙还不松手,这时枪口正对着那家伙的脑门,他一扣扳机,就把他干掉了。他数了数,在这个坑道他消灭了7个敌人。
洞里还有2门60迫击炮和一些弹药,大概是敌人的一个炮班,因为躲避我军炮击藏在洞里,还没来得及跑出来。过了不大功夫,他又听见坑道口好像有说话的声音,他趴在床上,枪口对准洞口。因为敌人刚进洞,看不见里面的陈洪远,在离他差不多只有2米时,他立即开枪击毙对方。
他刚想钻出洞口又跟一名敌人遭遇,“叭”的一声枪响,一枚子弹打穿他的钢盔,击中他的右眼,他倒在地上忍着剧痛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伴随手榴弹的爆炸声,一具敌人尸体从洞口拐角处摔了下来······
在这次战斗中,陈洪远在连队被打散,与班排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只身闯入敌阵,孤身作战。运用娴熟的技能,敢打敢拼,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毙敌16名,捣毁敌一个连指挥部,荣立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孤胆英雄”称号。
2013年3月,陈洪远从北京市西城区武装部副部长职位退休,副师,大校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