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时间:2018-10-23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10月13日,以“放下荣誉再出发,砥砺奋进新征程”为题的战斗英雄史光柱诗歌、音乐作品专场近日持续升温,目前已有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军网等60余家权威主流媒体相继报道,连参考消息也罕见转载。有人说,众多媒体报道,因为他是英雄,身份特殊。然而,细细品读他的作品,却有着独特魅力和深层次内涵。
中国文化并不仅仅停留在唐诗宋词等已完成的某个历史文化节点,而是不断发展和传承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完善、创造,将它推向有生命力、有使命感、不断前进的方向。
史光柱作为曾经用青春热血守护祖国人民的英雄,他的文艺作品不仅有记忆中反应一个时代的悲壮,也有黑暗中对当下社会的感知,更有飞舞在想象中对绚丽明天的渴望。
回望历史,他这样记录:
“在有形的疆场
无形的火坑
被按在命运的案板
刀砍斧剁
如同对手也落入
煎炸油烹的锅里
这是斗牛式的屠宰场
……
好几个
十八九岁的云贵川
点燃血性的火焰
刹那间
空气撕裂
火光冲天
分不清谁化作灰尘
谁走进烈火中永生
……
我从昏厥中醒来
世界被一劈两半
一半是黄昏之前
一半是日落之后
摸索许久
这才发现
我已陷进终生的黑夜
命运关闭我的双眼
我却用心去追寻光明
……
我拖着残缺的身躯
用倾斜的人生
求证生命的不等式
用硝烟熏烤的肢体
努力做着
没有硝烟弥漫的事情
……”(《穿越》)
每一个时代,每一次大的历史变革,都需要文化、思想为其做先行设计,或者在变革前后“背书”。当历史的浮云飘散,唯独文艺作品是永恒的,它让历史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鲜活地走进人群中去,给人以力量、信心和指引。我们需要这样有使命感的文化英雄主义引领思潮。正如习主席对文艺工作者的期望,“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
一名有着将军梦,一心只愿效卫祖国的军人,对他没有什么比丧失战斗力、脱下军装更具毁灭性!然而,他在战场倒下,也因战争重生。“生命的长短以时间来计算,生命的价值以贡献来计算。”贡献从不拘泥形式,可以以笔代枪,可以把爱的火苗播撒在社会各个层面。难怪中国作协召开作品讨论会提出“史光柱作品现象”。
《妈妈不回家》便是他在数年慈善公益途中,屡次被留守儿童的故事感动,引发深深的思考,为了呼吁留守儿童父母和全社会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心理成长而创作的儿童歌曲。他听到孩子们在窘境中的抽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感同身受,因此写下:
“妈妈为我 妈妈为梦
只身走天涯
她把叮嘱 她把希望
一起留在家
月亮知道我夜夜想妈妈
……”
走下战场后,史光柱从未间断对残疾老兵、烈士家属、残障和弱势群体的帮扶。即使一边为病魔缠身的母亲治病,一边供养未成年的弟弟,自己带着妻儿借住在朋友的地下室,他都从未对他口中的“可怜人”有过丝毫吝啬。从定期看望林传荣烈士父母,到援助贵州凯里残疾老兵吴华,再到为突发脑梗命悬一线的战友冯剑抢回宝贵生命……他人如其名,总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像一根擎天之柱屹立不倒。用战友的话说,“有他在心里就踏实,就有了希望”。34年间,他用自己的工资先后帮助了2000多名“可怜人”;也是用自己的稿费和工资成立了北京助残爱心公益促进会,通过就业、再就业培训,家庭救助等方式直接帮扶1.7万多人。他的《伸出爱的手》中这样写:
“不要用奢靡的嘴脸看待美丑
思想没有眼光
装上探照灯
也照不亮宇宙
伸出爱的手
拨云见日头
付出是一种拥有
……
伸出爱的手
如同深山伸出泉水
大漠伸出绿洲
禾苗抓住雨露
江河拉着溪流”
英雄为什么能感召我们?不仅因为他们曾因守卫祖国人民流血牺牲,不仅因为他们曾舍小家为大家,更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脚上有泥土、身上有伤痕、心里有遗憾,而他们却在这一切上面展现出坚忍、自强、无私与奉献。所以,他们能感动我们,能鼓励我们,能引导我们。
历经磨难的史光柱始终忠诚于曾经的铮铮誓言,用一颗纯净的心,做慈善大爱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他也始终对党对祖国保有一颗赤诚的忠心,他在歌曲《我是军人》中这样写道:
“我是军人
刚毅是灵魂牺牲是本分
……
哪里需要哪里上 为国为人民
……”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像史光柱这样有使命担当的文字倡导者、先行者,把现实生活的题材转型成一种民族记忆的样式,在文化自信的时代感召下,研究历史、重构历史,把实实在在感动人心的文艺作品带到人们心里去,从而引领社会风尚。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文化英雄”,备受媒体关注的正是这样充满社会责任感的“文化英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