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光柱 编辑:王宇
宝贝,文革期间有一部芭蕾舞剧叫《红色娘子军》,是当时很火的八个样板戏之一,该剧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一次国内战争在哪年?瞧瞧我这个糊涂蛋,第二次你都不知,怎知第一次。记住了,宝贝,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共产党人参与领导的与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第二次是国民党见共产党发展迅速,发动的清剿战争,时间在1927与1937年之间。剧中的吴琼花便在那个年代,围绕着她从奴隶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经历,用写实的手法突出反映了旧社会妇女在反抗和斗争中成长的典型事例。
那时,我了解的《红色娘子军》没有剧情,只是电影里的主题歌《娘子军连歌》,是听大龄孩子们唱的,他们只会几句我也跟着几句。孩子们扎堆,有时我扯开鸭子嗓子:“向前进向前进、战士责任重 、妇女冤仇深 ”,再往下唱没了.........没了,没关系返回头来接着唱。人群中唱,牛群和羊群中唱。
我初中一年级放暑假,住在县城的小姑的二儿子来我家串亲戚,他穿着卡机布衣服,没有补丁,手里抱着会说话唱歌的小匣子。我哪见过这个叫收音机匣子,伸手去摸被他闪避。我听的入迷,恨不得将脑袋削尖伸进话匣,哪管二老表警惕的监视我的目光。
二老表见我啥都不懂邀请我跟他到县城见见世面,我滔天兴奋得两眼直发光。在二老表的再三央求下父亲勉强应允,为这次县城行,我储备了五天的猪草,推着石磨磨了全家五天所需的包谷面。临走时被母亲叫住挑着粪桶浇了一上午菜,气得我嫌猪挡道直踢猪屁股。
县城不大两条街道,破旧的那条居住着部分上班族和附近农民,另一条稍宽,从平整的水泥看得出修建不久,在这条街上我撞上两件事。
一件是我只顾瞅花花绿绿店牌,撞进一个漂亮女人怀里,被她当小流氓骂了一顿。宝贝,你有没有被人当小流氓的亲身经历?那玩意儿不是滋味,你可别装扮成流氓玩,玩多了当心变不成好孩子。另一件是我对电影院的感受,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巨幅剧照贴在电影院门口醒目的位置。什么叫芭蕾舞我弄不懂、演员为何垫着脚尖起舞我更弄不清。我后悔没把二老表叫来,他大概知道不正常走路是啥意思。
当兵到了部队,新上任的营长臧雷是文工队出来的,他说踮起脚尖是为了显示芭蕾舞者修长直挺的腿和优雅的气质,双腿劈叉也是为了肢体舒展,意思是指战士勇猛顽强、自由奔放的思想情感。再问他别的他不再理我。
为这事我专门在假日跑了几个书店,均没买到所要的书,直到见地摊上摆的小人书,这才把零散的故事拼凑成型。宝贝,知道小人书吗?对对对,卡通一样那就是我们当年的卡通读物。
也是在部队刚当班长那阵子,我读懂了娘子军吴琼花,执行侦察任务开枪打伤地主恶霸南霸天为什么遭处分。那是因部队还没集结到位,本该侦查搜集情报为作战提供依据,被深仇大恨的吴琼花违纪开枪打乱了作战部署,部署打乱可是要付出代价的。轻则行动取消重则付出生命。谁会愿意因“别人的忍不住”而白白丢掉性命。纪律是统一行动保障,没有纪律再大的队伍如同散沙。
也是从那时起,洪常青的形象深入脑海。为掩护娘子军撤退,他被捕入狱,经历严刑拷打被绑在桩节用柴草活活烧死。他大义凛然,就义时高声朗诵:“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洪常青,还有后来人。”当时我以为是洪常青的诀别语,一年后我在一本书里发现是烈士夏明翰的诀别诗。只是第三句“杀了夏明翰改成洪常青”可见英雄主义在先烈们心上根深蒂固。
你去没去过琼海,宝贝?博鳌基地就在那里。2007年我到琼海专门去娘子军纪念馆看了展览,幸运的是,我见到最后一个娘子军战士卢业香,在中原镇她家中,93岁的老人见我进门很是高兴,老人走路已很吃力她拉着我的手说过去艰苦,娘子军常跟司令部转移不觉累,现在老了想跑跑不动了,以后她死了不知还有没有人说娘子军的故事。2014年百岁老人卢业香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