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增长有没有造假现象

>信息播报

6.9增长有没有造假现象

来源:未知    时间:2018-01-22

 作者:史光柱  


    201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以大国引领和主宰的世界发生了许多事,比如战争,比如军备竞赛等等。其中,GDP增长也引人关注。

    2018年1月18日,我国率先公布2017年GDP增速6.9%,超预期。这个数字足够吸睛,说它吸睛那是它透着两个词,一是不易,二是了不起。

    说它不易那是世界经济发展速度下滑,国内经济改革步入深水区。我国存在房地产市场波动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社会资金加速“脱实向虚”;各领域金融风险叠加隐患上升等问题,面对产能过剩、供需不平衡等矛盾,我国采取包括货币发放、民间投资、刺激消费、防范金融风险等一系列应对措施。加大调控和投资力度,比如结构调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要想清晰地弄清供给侧,应先了解供给。供给,经济学中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针对供需、价格、就业、劳务等矛盾。习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我国经济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涉及产能过剩、楼市库存大、债务高等问题。于是,有了“三去”,有了“一降一补”。“三去”是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一降一补”是降成本、补短板。这方面的问题你该比我清楚,随着结构调整,在世界经济总体发展趋势不明朗的大背景中,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2017年中国GDP同比增长6.9%,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这是了不起的成绩。

    6.9%的GDP增长率得益于3个领域贡献。哪3个领域?提供生产资料产业、加工产业、服务业。这3大产业就是我们俗称的三产。201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增长8%。3者相加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80万亿,高达827122亿,不仅结束7年来GDP增长放缓的脚步,而且4大指标好于预期,即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增加就业、国际收支平衡。这还是在注重生态保护、缩短贫富差距、积极改善民生质量的情况下,5大重点任务全面向好。以补短板为例,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农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23.9%、16.4%和16.4%。投资增速均高于其他领域。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过去一年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经济质量提高、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财政收入增加,经济增量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折合约1.2万亿美元,相当于2016年排在全球第14位国家的经济总量。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左右。”

    如此漂亮的数字有没有涉及造假成分?针对这一问题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答记者问说:“个别地方、个别数据存在的造假问题,只要一经发现,就会坚决制止,我们有统计法、有统计法的实施条例,要根据法律法规加以处理,毫不手软。”国家统计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国家统计局从国民经济核算的制度、方法、科学性上面逐步提高。从工作层面上,把统计数据的质量作为全方位、全员、全流程各方面的中心任务来加以保证,同时用法律来制止和防范统计数据造假现象。

    GDP造没造假,造到多大程度,国家统计局有专门执法职能,各级统计局也有这个职能。最近,按照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文件的要求,各级统计部门还要进一步加强统计执法、监督、检查,坚决防范和制止个别地方、少数人统计造假的行为现象。
 

上一篇:6.9增长有没有造假现象 作者:史光柱 ... 下一篇:蒙自,我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