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芳华》

>信息播报

《中国芳华》

来源:未知    时间:2017-12-22

 作者:史光柱 摄影:商帅帅等  编辑:王宇


   这几天连续刊登了几篇有关《芳华》的文章,引起网友纷纷热议。前两篇是作家苏煜尧的作品,后一篇由我撰文。之所以对《芳华》如此关注,那是此篇关系到几代人的“芳华”,我们要什么样的“芳华”,家国需要什么样的“芳华”,这才是我们追踪的根源。所以,我以《这芳华可是那芳华》为题撰写观后感,不,是我的听后感。

   知道我眼睛看不到吗?再问一句,知道为什么才看不到的吗?弄清楚你也就知,那个时代有一群“芳华”绽放沙场。有人询问一个大校为何如此贫穷?这是我的经历,一仗下来爹死娘疯,双目失明,还有一个6岁的弟弟需要抚养,身边一群与我并肩战斗的战残战友和烈属需要帮助,你就知道大校为什么穷了。我个人的帮扶不提,仅2013年以来,由我牵头成立的爱心促进会便帮扶了近两万人,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芳华》没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而是通过文艺兵的形式再现了那段历史,“讲述一个特定的集体在一个特定时间发生的事。它最大的意义在于不仅批判了战争的残酷,还在于借刘峰复员后的遭遇,批判了当今一些人对英烈的冷漠。观看了冯小刚的新电影《芳华》,从头到尾的感动。这部电影有每代人都锁不住,放不下的青春、情怀、挫折和共鸣……善良的人最容易满足,苦难造就了善良,善良没有因时代变化而丢失。”这不是我的语言,而是老山主攻团宋金华战友的留言,当年他出生入死、九死一生身边倒下好几个战友,那都是20岁上下的“中国芳华”。从来不写诗的他看完《芳华》写了一首诗:“从戎报国正青葱,激情澎拜岁朦胧。风彩血染铸兵魂,芳华已逝惜英雄。”也许你不屑一顾,然而我却听懂了两个字“家国”。

   不光你知道生命宝贵,我也有亲爹亲娘。那些我身边的战友与我一路同行,义无反顾奔赴疆场。这就是我去看《芳华》的原因,不只追忆还有唤醒,唤醒什么?难道只是男儿女儿踏着硝烟?就没有今天活着的良知?

   关于《芳华》的文章如雨后春笋接连登载,网友纷纷留言。这不只是在呼应文章和它的作者,而是在呼应你呼应他,呼应整个社会的功德、美德和自我拷问。

   看这一网友是怎么说的“我79年参加自卫还击作战,看《芳华》泪奔,最大意义在于,重新记起不应忘记的那场战争和英雄!和平需要保卫,崇拜捍卫学习关爱英雄,让民族永远不会再受屈辱,中国不缺英雄,缺少弘扬英雄精神的文化,我为冯导的芳华点赞。”

   再看这位网友“向英雄致敬!我们不仅要历史不能忘记英雄,也需要社会不能忘记英雄。”在我的“听”影观后感评论中,有人说这部电影是冯导拍的最不好的片子。我回复说:“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不会感同身受。在那个年代受过欺辱的人及参加过那场战争的人,都会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在《英雄后文化》一文中有这样的话:“我们是英雄的后人也是后人的前辈,追踪中华民族源头,我们都是英雄后文化的引领者、创造者”。也是在这篇文章中我写到:“人人都是自己的英雄,但更要做国家的英雄,中华民族英雄辈出,我们都是英雄后文化传人”。

   一部戏既要追踪它的情节又要关注他的主题意义,再好的剧本和导演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芳华》也不例外,一位网友说:“昨晚在手机视频上看了半个小时,沒再看下去,虽然有点上世纪70年代的影子,但总体上还缺乏合理的逻辑,比如刘峰是一个小兵,他能单独接个女兵回来?再者何小萍父亲当时还有问题呢,要知道那个年代政审是何等的严苛,还有……”。另一个网友说:“一部满满负能量的作品!抹黑部队,嘲讽雷锋,诋毁伟人!部队能容许这种男女战士之间的搂搂抱抱吗?发生不正当的关系在哪国都要受处理。处理刘峰就解读为那个时代的人性扭曲?动不动就抗拒上级的命令,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放到哪里去了?政委是干啥的?是先捧后弃,耍弄手段把女孩子往前线推?”此类留言也正是我的疑虑,前问我才用了“此芳华可是那芳华?我们在背后称文工团是部队贵族俱乐部”等词,但不能因此断定负能量满满,照此说法,将刘峰这样为国献身丢胳膊、丢腿甚至壮烈殉国的英烈置于何处?

   这位网友说:“我是云南的,前段时间新闻上看到一位80多岁的老妈妈攒了一辈子的路费只为生前去麻栗坡烈士陵园看最后一眼牺牲的儿子,我表哥也是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每当有人提起这场战争的时候,他总说,牺牲的都是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啊!”也许这位网友的留言能替我转达些什么。

   《芳华》有缺陷但有它的意义!我赞美芳华中国,献身中国芳华!

 

 

上一篇:心中英雄讲芳华 下一篇:这《芳华》可是那“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