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己见,两次降职,依旧痴心不改的邓子恢

>史光柱专栏

直言己见,两次降职,依旧痴心不改的邓子恢

来源:史光柱微头条    时间:2019-08-29

说真话就那么难吗?难也要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这种品质在老一辈革命家身上随处可以见到。邓子恢也是这样一个人。


      1896年他出生于湖南宜章。1917年,公派到日本留学。回国后,为了养家前往堂兄位于江西崇义县的杂货店,当起了小伙计,从管账先生到掌柜的老板,让他有充分的时间,熟悉农村经济与商业状况,特别是对贸易和账目方面更是一把好手。


在1921年,他还在各种思潮间徘徊,探索真理时,就被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发表的文章所感动。受进步思想影响,1926年12月,他加入党组织。随后被派往福建龙岩参加农民运动,建立苏维埃根据地。他开办银行,设立各项法律制度。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缺乏理财能手的财政部门急需管理人才,临时政府主席毛泽东,看中他的干练之才,提名他为首任财政部长(代理土地部长)。

1932年冬,红一军团打下漳州后,他俩又一次相遇,毛泽东见到邓子恢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找了你好久啊!”这样,邓子恢到瑞金正式就职。苏区的财政状况非常混乱,闽西苏维埃政府和江西赣南苏维埃政府刚刚合并,还处于各行其是的阶段。

他出任掌舵人,觉得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主持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中央苏区财政税收的政策和法令,秉公执法严于利己,对严重违规者重处甚至枪毙。对奉公守法有突出贡献的人褒奖。经过整顿财政状况有了明显的扭转。有利保障了中央红军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运动的供给。

为扩充兵力,巩固红色政权,当时苏区只有300万人,要发展30万人的军队,10个人养活一个人,怎么养得起?他反对这一做法,认为扩军10万,农民的负担就已吃力。如果盲目扩军,农民都会跑光了。因此他遭到“左”倾教条主义者严厉批判,从部长被降为副部长。

红军长征时期,他没有随主力出征,而是与项英、陈毅等一起领导敌后游击战争。1946年4月,任华中分局书记的他到延安参加会议,毛泽东亲自出们迎接,两人相拥,都很激动,此时他们阔别已达12年。毛泽东对他说:“唉呀,‘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看来,我们是对的。”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农村工作部部长,在农村合作社的事情上,他又一次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办合作社是好事情,但要循序渐进,需要在农民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的基础上去办。但当时建立人民公社,急于求成。

这脱离了农民的实际情况,造成了农民很大的损失,极大地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导致全国农业生产力的下降。“他直言不讳的建议遭到严厉批评,他再次被降级使用。从部长降级为副部长。

尽管如此,他依旧说:”听不听是中央的决策,讲不讲是我的责任。”他对党的事业满腔热血,没有忘却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使命,继续下农村搞调查研究,向党中央、毛泽东直抒己见。

1972年12月10日,邓子恢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上一篇:星火燎原,从失败走向胜利,毛泽东在井冈山... 下一篇:王牌中的王牌,空降兵中的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