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史光柱微头条 时间:2019-08-26
先有两儿两女,在第三个女儿出生后,两个儿子夭折,别人劝他娶二房,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将侄子过继为养子。这个儿子照料继母,终生务农。这就是毛泽东早年好友何叔衡的家庭。
他是我党的创始人之一,创造了3个之最。即最年长的中共一大代表,苏维埃红色政权最早的“大法官”,中共一大代表中最早壮烈牺牲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1876年,他出生在湖南宁乡县人一户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一天,他放牛回来吃饭没吃饱,期待地说:“吃饭要是像牛吃草那样能放肆吃就好了。”他父亲听后说:“你长大了像牛一样做事,一定会吃得饱的。”他牢记了父亲的这句话,平生一直“像牛一样地做事”。
他勤奋好学,上过8年私塾, 1902年考中秀才,26岁的他无意为官,宁愿到乡下任教。1913年,37岁的何叔衡来到长沙,考入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学习,旋即转入省立一师。同班同学绝大多数比他小,一师的负责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大年龄还来当学生,他诚恳而又谦虚地说:“深居穷乡僻壤,风气不开,外事不知,耽误了青春。急盼求新学,想为国为民出力。”
在一师期间,他结识了毛泽东,两人虽然相差17岁,但很快建立了友谊。他对毛泽东十分钦佩,毛泽东对他十分尊敬。他毕业后,与毛泽东共同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作为年龄最大的会员,他热心会务,担任了学会的执行委员长。
五四运动后,他开始接触并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共同筹建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6月29日,他与毛泽东代表湖南早期中共组织,参加了7月下旬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与毛泽东共同创建中共湖南省支部,毛泽东任支部委员,他任支部组织委员。毛泽东曾高度评价何叔衡这个时期的工作,说“叔衡办事,可当大局。”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何叔衡曾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监察委员。1928年6月,他赴苏联出席中共六大,9月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1930年7月,回国后,他在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组织营救被捕同志,将暴露身份的人员转往苏区。
1931年11月,他奉命进入中央苏区,与毛泽东等参加工农民主政府的领导工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为新生的革命政权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和条例,并在实践中认真检查执行情况,公正无私,依法办案,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他与项英等人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红军长征后不久,苏区变为游击区,1935年2月,党决定让他和瞿秋白、邓子恢一起转移到白区去,并派了警卫员护送他们出封锁线。他们白天不便走,只能晚上跋山涉水。年近花甲、疾病缠身的何叔衡,行走艰难。2月24日清晨,当这支小部队走到福建长汀县境内时,被国民党军包围。为了不拖累战友,他纵身跳崖牺牲。实践了他常说的“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