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疯狂酒事

>图片展台

古人的疯狂酒事

来源:未知    时间:2018-01-26

作者:见月 编辑:李海霞   

    中国酒文化与历史几乎同步,有着漫长的历史岁月。暮然回望,它不光有苏轼的把酒问青天,李白的对饮成三人,杜甫的饮中八仙歌,还有像王延羲、齐庄公、苻生这样的酒中狂徒,嗜杀成性、误国误民。酒本身没有错,饮用适量是雅事,饮用过量就可能是囧事、糗事,甚至坏事。弄不好还把自己喝成了典故,以供后人警醒、吐槽,那可真是得不偿失啊。

   西汉哀帝末年,官僚出身的陈遵极有才能,就算是后来专权的王莽也对他另眼相看。但陈遵有一个大毛病,就是嗜酒如命、不醉不休。他每天都是觥筹交错、举杯畅饮。自己喝也就算了,他还忒热情,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一旦地方官来访,为了留住客人,陈遵常命人关紧大门,形成“打狗”之势,哦不对,是“留客”之势。这还不算完,只要客人敢说一个不字,陈遵立马命人把客人的车轮卸下扔到井里。这就和今天拔掉客人的车钥匙一样“好客”。陈遵因饮酒无节被罢去河南太守后,仍不思悔改、我行我素,最后在醉卧中被杀。苏东坡“若见孟公投辖饮,莫忘冲雪送君时”,骆宾王“陆贾分金将宴喜,陈遵投辖正留宾”,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饮酒本身是一件乐事,但豪饮无度、烂醉如泥,甚至强人所难,那就不好了。

   中华乃礼仪之邦,素有“以茶代酒”的习俗。每逢宴饮,不胜酒力者端起茶杯,道一句“以茶代酒”,既摆脱了饮酒,又不失礼节,极富雅意。然而可知这雅意背后的酸楚?

   公元252年,吴太祖孙权病死,几经传位与变故,孙皓继位,这是一位嗜酒的主。

    孙皓喝酒有一个恐怖的规定,不论宴饮的人酒量大小,都要设置一个最低限。如果换算成今天的量,接近3斤,当然这个酒的度数没有现在的高。那喝不了咋整呢?一个字:灌!

    韦曜的酒量很小,孙皓对别人都不宽容,却唯独优待他。宴饮之时,孙皓常暗中命令侍从,给韦曜倒酒的时候替换成茶,这就是“以茶代酒”的由来。如果故事到此结束也算是一桩美事,可是……没有可是。

    韦曜受此荣宠十分感动,于是忠心耿耿,经常给孙皓提出合理化建议,以示报答。结果孙皓气得不行,脸色越来越阴沉,心想:小样,我对你这么好,却来我耳边聒噪。于是此后的宴席,再也没有以茶代酒,反而让他喝更多的酒。

    孙皓还有一个变态的爱好,当大家喝得面红耳赤的时候,随意点一个大臣,让大家轮流说说他有什么短处。如果这个短处孙皓不以为意,那就一笑而过。如果这个短处让孙皓听了不爽,那这个大臣就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大臣们都崩溃了,这哪是宴饮,分明就是刑场。不揭发,要自己的命;揭发了,要别人的命,活脱脱一个古代版“死亡游戏”啊。韦曜看不下去,劝孙皓取消这个规定。结果直接被逮捕下狱,随即处死了。

以茶代酒,以酒会友

以茶代酒,以酒会友
光柱1979----98元/瓶
光柱1979----98元/瓶
光柱1989----188元/瓶
光柱1989----188元/瓶
光柱1984-----298元/瓶
光柱1984-----298元/瓶
扫码进入光柱爱心商城
扫码进入光柱爱心商城

 
 

上一篇:无 下一篇:残健共融、扬梦中华 ——2017年北京市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