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国胜 甘做孤独的心灵守望者

>人物风采

佟国胜 甘做孤独的心灵守望者

来源:未知    时间:2018-03-30

 作者:李爱军   编辑:王宇

    在大连,获得心理咨询师资质证书的残疾人可谓凤毛麟角,而盲人佟国胜就是这些残疾人心理咨询师中的佼佼者。一般人都觉得心理咨询师是一个神秘的职业,之所以神秘,是因为他能够探测人的心灵深处,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人们可以摆脱烦恼,获得一份内心的喜悦和满足。人们或许崇拜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或许羡慕心理咨询师的收入,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在心理咨询师的光环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和孤独、寂寞的守护。


    佟国胜今年四十五岁。三十二岁那年,由于多年的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加剧,他的双眼不幸失明。佟国胜的人生,也就在三十二岁那年发生了改变,他把三十二岁看作他人生的一个分界点,前半生是健全人,后半生是残疾人,但不管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他都活出了精彩!

 

    佟国胜早年毕业于辽宁工学院,学的是建筑学室内装修设计专业。参加工作十年,在业界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他曾是某装修公司的副总,他的装修设计作品曾获得市一级的大奖。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他的双眼由于多年的糖尿病导致了失明。当时,他左眼完全失明,右眼视力模模糊糊。他痛苦万分,一连六天他把自己关在家中,望着立柜上的穿衣镜里的模模糊糊的身影,默默地流泪。到了第七天,他离开大衣柜,毅然决然地走出房门,他下定决心告别昨日,去接受生活的挑战,因为他是一个男子汉!


    他首先想到未完的事业,继续搞他的装修设计。然而,右眼仅存的一点视力,不能看电脑,也看不清心爱的图纸。他又想到了像其他盲人朋友一样去学按摩,但是严重的糖尿病身体承受不了按摩的体力。最后,他选择了心理咨询。

 

    心理学是佟国胜的业余爱好之一。以前,工作再忙,他也会抽时间看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现在,不工作了,研究心理学的时间就充分了。2008年,当得知盲人可以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时候,佟国胜兴奋异常,他给自己订一个计划,经过自学和培训,用五年的时间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也许,上天被他的执着所感动,他参加心理学培训学习时,得到了大连红叶培训学校的大力帮助,也得到了大连电台吴涛老师的大力支持,更得到了大连市残联王荔主任等领导的亲切关怀。2011年,他只用三年半的时间,就顺利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与沉淀,佟国胜开始了心理咨询师的实践活动。2015年,大连市沙河口区民政街上一家医疗机构里的一间不大的房间,“大连汇心健康咨询服务中心”的牌子挂上了,佟国胜的心理咨询工作室正式开业了。


    一位叫苗陆的朋友曾写文章记录了佟国胜开诊以来的第一个案例,我们不妨分享一下佟国胜当时的喜悦。

    “这孩子怎么了?刚上高中成绩就下降好多,不安心学习,一说话就跟你对着干……老师这可咋办?”一位女士边说边走进来。 “您好,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您又急又气。请坐,慢慢说,当妈的可真不容易。”老佟起身微笑着举手示意。  “这能不急吗?”女士边坐下边说,仿佛肚子里有很多话。“下周这个时间我再来,谢谢老师。”老佟起身送到门口。“好的,我们下周见。”看着女士略显轻松的脚步,听着诊室大门提示音,走到办公桌旁开始整理记录。 大连汇心健康咨询服务中心挂牌三个月,第一位来询者的记录刚刚整理好,编号归档。老佟喝口热茶,起身悠然走到窗前,揉揉微酸的手指,眼角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亮光,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眼前的世界依旧模糊,而心里却分外清晰,此时内心深处涌现一种小小的满足和喜悦……


    看到这个案例,读者可能认为佟国胜的心理咨询室一定是询者盈门,红红火火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许多人并不认可这一职业,实践中也遇到了诸多难题。

 

    佟国胜的老师张晶曾经告诫他:“如果真想做心理咨询师,你就必须在这个团队里闷五至十年。”一开始,佟国胜不服气,以为有了国家的资格证书,自己肯干,一定没问题。可是,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他开始反思,牢记张晶老师的教诲,沉下心来,和团队一起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不断充实自己。

 

    张晶老师是国内“贝克认知行为疗法”的带头人,在心理学领域颇有造诣。佟国胜加入这个团队,受益匪浅。

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佟国胜日益成熟起来。他不但在工作室接待心理咨询者,还在网络上答疑解惑。机缘巧合,他结识了中国大爱联盟的工作人员王福德,便加入了这个由战斗英雄史光柱倡导建立的大爱联盟的团队,在YY语音室中经常和残友们探讨心理学知识,为残友们做心理辅导。


    佟国胜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当她可以独立面对自己的生活,面对社会的时候,我也会微笑地看着她,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她的记忆里,正如“我悄悄地来,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这就是心理咨询工作的职业特点,作为一名孤独的心灵守望者,耐得住寂寞,守望着来访者若隐若现的希望和幸福,并帮助对方找到自己的方向,就像水能载舟一样,让来访者人生之船扬起风帆,驶离搁浅的海滩,避开暗礁险地,驶向幸福的彼岸。


    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佟国胜甘愿孤独,耐得寂寞。但他的业余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

    他喜欢写诗,作品《一只蒲公英》在第二届首先杯“建设者之歌”全国诗歌散文大赛上获奖。


    他喜欢朗诵,是大连市残疾人朗诵艺术学会的会员。他和会员们一起参加沙龙学习,去海事大学和大学生联欢,到大连电台录制节目,登上文化俱乐部的舞台一展风采,还在各种比赛中获奖。在朗诵学会,他不仅学会普通话,学会讲话的技巧、语言的艺术,还交了许多朋友,这对他心理咨询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谈到未来,佟国胜信心十足。他说:“心理的残疾比身体的残疾更可怕。探究心理学就是终生学习,终生完善的过程。残疾人朋友要互相帮助,过好每一天。每个人都有梦想,在追梦的过程中,答案或许在您的心里,或许在风中飘。但是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

上一篇:跨越大洲大洋的公益爱心 下一篇:紫薇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