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女儿----王春

>人物风采

齐鲁女儿----王春

来源:未知    时间:2015-12-05

齐鲁女儿----王春
 
 
网络公共信息:王春----齐鲁文商会(山东同乡会)会长,山东泰安人,女,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获得英国伦敦大学电子商务管理,国际贸易管理双硕士学位,华夏良子集团英国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初次认识王春那是2015年11月初的一次英国伦敦部分旅英华人战友聚会上,除了参加聚会者轮流发言简要自我介绍,几乎没听到她讲话。期间她偶尔起身唱了几首老歌,《十五的月亮》、《望星空》等,声音委婉,很有点董文华的风采;看她双手拿着麦克风,一米六零左右的个子,匀称的身材,深蓝色秋装上衣、黑裤子,显得端庄稳重。
她静静地坐着,长发飘逸过肩,使得一张白净的脸如云中的月亮;大眼睛忽闪忽闪,时不时抬起扫视一下全场,又很快低下,一副若无其事,悠然消闲的神情;她上身稍稍前倾,偶尔拿起筷子,温文尔雅,大家闺秀之范。
据说她已是五十的人了,但看上去一点不像,依然眉清目秀,细皮嫩肉真的就像三十出头的样子。这或许与她淡定、从容、沉着、冷静的心态有关系。
旅英华人战友中,最老的是68年兵,也有九十年代的兵。来英时间长者二、三十年,少的也有几年了。曾今是军人的这帮人,离开了祖国,就往往意味着离开了组织。虽然,那份组织的心不变,但也只能是心存一个念了。聚会时,当有人问到“共产党员”这件事时,她第一个高高举起手,轻柔、清晰、干脆而有力地说:“我是共产党员!”
听来有一种精神在飘扬、有一种意志在升腾、有一种执着在盘旋、有一种信仰在盛开。
我对王春引起兴趣,那是九月份习近平主席访英,她组织了200多人的欢迎队伍,还在“特别行动组”做了大量联络、保障、后勤工作。习主席在英几天,她没吃好、睡好、休息好,手机从不离手,随叫随到,可谓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王春在二零零二年代来英,来英后商务发展开始也不是一帆风顺,但她虽为女子,却有着顽强的意志,山东人特有的豪爽、侠义,还有着军人的智和勇。正是她不怕艰难的拼搏,生意终于走出困境,并越做越好。
她离开了祖国,但心系祖国;她离开了家乡,却从未忘记过家乡;在英国成功了,却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捐款捐物,家乡的好几所小学都是她赞助的。
当作者有意问及她赞助家乡兴教之事时,她避重就轻,甚至,缄口不言。只是说她在美国的一位姑姑,为家乡做了更多的好事,九十多岁了,还惦记着要一张中国公民身份证。
但我知道,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她带领各个侨团踊跃捐款并亲自把支票送到使馆;前一段有个福建家庭不幸遭遇车祸,失去两个女儿,也是她带头第一个捐款,共筹得善款将近2万镑(约合二十几万人民币)。
促使我想写她,那是她在聚会接近尾声时说的一句话。
她说:2016年旅英华人将举办首届迎春晚会,山东文商会是此次晚会的主办方,并出资3万英镑。
出于战友,我对王春随后组织的这次华人春晚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协调了旅英华人中各主要社团,由山东文商会为主,三十多家华商社团组成主委,另三十多家华商社团为执行主委,共同承担晚会的筹备、策划和组织实施。特别是最后,经过充分酝酿和准备,将旅英华人首届迎春晚会办成了文化节。组织此次史无前例的大型活动过程中,她时时刻刻不忘团结;她口口声声不忘祖国;她事事件件不忘我中华传统文化。
由此,可见王春的能力和魄力。


 
王春曾是一名八十年代初期的兵,说起来有点神奇,旅英华人战友群中,唯有她有过陆、海、空三军的经历。
在说到她成功的时候,她总是不无自豪地谈起她十几年的军旅生涯。她认真地说:是部队给了我“战斗不息、冲锋不止”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我始终不畏艰难,勇于挑战、拼搏!敢于从一个目标走向另一个目标。
为写好《齐鲁女儿----王春》,我电话采访了她,并了解到了一些具有励志意义的细节。
她1982年入伍,从军近20年。1999年经商,2002年放弃国内在当时已经非常成功的生意----法国化妆品牌欧莱雅和美宝莲两个产品的山东总代理,只身来到英国。来英后,她举目无亲,英文从ABC开始,只用了短短9个月的时间就以雅思6.5分的成绩,顺利进入了英国大学的研究生学习。那时,她已经37岁了,勇敢地挑战了两个硕士课程的学习,并以全优的成绩顺利毕业,拿到了两个硕士学位。
中华儿女多奇志,齐鲁女儿王春就是个好榜样!

上一篇:笔直的远方 下一篇:成功不忘公益 大爱就在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