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光柱 编辑:商帅 王宇
用会飞的船形容“AG600”并不确切。它不只是船会上天,还是鱼,一般水面会游的飞行器。我这样说你也就明白,我要讲的是一架飞机。这架起名“鲲龙”编号“AG600”的水陆飞机随着20日上午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成功实现水上首飞。标志着我国有了自主研发的水陆两栖飞机。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空白,为我国大飞机家族再添一名强有力的“重量级选手”。
鲲龙AG600和运20、C919一起被称为中国大飞机的三剑客,它既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水陆两用飞机,也是世界在研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为满足水陆起降的特性,AG600飞机机身上部是飞机设计,机身下部被设计成v型高抗浪船型机身,独特的AG600可以说是一艘会飞的船,也可以说是一架会游泳的飞机。
水陆两栖的AG600听起来很酷,做起来却很难。相比陆地传统跑道,在水面这个特殊的跑道上,如何稳得住、飞得起、降得下?这是鲲龙AG600的核心技能,也是技术的难点所在。要在水中起飞,飞机必须要滑行,然后加速起飞。但是传统陆地跑道比较刚硬,飞机姿态容易稳定,在水里受到波浪的影响,滑行和加速过程中,飞机保持状态稳定和平衡就是一个大的难题。AG600项目总设计师指出,对于底部是船体的AG600要在水上起飞的离水速度必须达到约180公里/小时,这也是陆上起降的速度。这给AG600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要保证行进过程中的稳定和平衡,还要保障起飞的速度,就必须减轻飞机在水中的阻力,这样就要求AG600的外形像赛龙舟、皮划艇一样机身细长。但作为运输机AG600必须要有装载空间,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在飞机外形设计上,研发团队下了不少功夫。
它不同于常规的大船重心在船底,AG600的重心却在上部的机身,受到风向的干扰,就会导致飞机在水中滑行时形成横面上左右倾斜,这让机翼很容易入水造成事故。针对这个问题设计师在AG600两侧机翼下方设置了两个浮筒。
AG600同时也要满足陆地的起降,在陆地起降主要靠起落架,底部为船体外形,机翼为上杆翼,为保证船身是机体的水陆性能和不破坏积水仓的底部结构设计,机身中部左右两侧的两个起落架,也就是主起落架,不能像其他运输机或民航客机收藏于机腹或机翼内,针对这一矛盾设计师独具匠心地为AG600设计了悬臂外伸式高端支柱起落架布局。
2018年10月20日,鲲龙AG600飞机终于成功完成水上首飞,通过一系列独特设计,水陆两栖的AG600能够在水中和陆上自由起降,这项本领在海上救援中大有用武之地。在海上救援中如果事发位置在距海岸线超过300海里以外的中远海,大部分直升机由于航程的原因只能望洋兴叹,而船舶要经过十几个小时甚至更久才能到达,就会错过救援黄金时间。AG600不但能快速达到事发区域还能在浪高两米环境下实施海上救援,一次可救援50名遇险人员。
除了海上奔袭救援外,水陆两栖飞机还有一个独门绝技,那就是空中灭火。除了地面注水系统,AG600飞机配装有快速吸水系统,在广阔的水面上滑行速度加速到120公里到150公里之间,飞机就可以把吸水斗打开,靠飞机的速度,最快20秒内就可以吸满12吨水。快速到达火场上空后,水箱舱门打开,12吨水在四秒钟就可以全部释放,这项功能可以大大提升森林灭火效率,尤其在偏远林场。
目前国际上研制和装备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国家主要有俄罗斯,日本,加拿大等少数几个国家。而研制大型水陆两栖飞机不仅是我国航空技术发展的必然,更是国家战略需求的体现。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在保证海上救援能力的前提下,AG600的功能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具有海上运输巡逻执法以及维权等能力。
AG600成功实现了水上首飞起降,为我国大飞机家族再添一名强有力的重量级选手。而鲲龙一飞冲天的背后,不仅仅是中国制造,更是众多中国创造的结果,是中国产的航空发动机由基本可用向基本好用的迈进;是起落架机体结构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的突破。在鲲龙的研制过程当中遭遇到了国际上的技术封锁,面对这一系列的关键领域,卡脖子的技术难题,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柳暗花明,才有了今天在核心技术上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这个过程又一次提醒我们,要取得科技关键领域的长足进步和实力提升,我们必须, 也只能走自主创新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