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巢中盼亲归 ——史光柱笔创留守儿童歌曲

>信息播报

子在巢中盼亲归 ——史光柱笔创留守儿童歌曲

来源:未知    时间:2018-10-10

 作者:苏煜尧   编辑:王宇


    有一种陌生,是看见爸爸喊“叔叔”;
    有一种孤独,是父母迢遥,唯有照片相伴;
    有一种思念,是隔着窗口睁大的双眼;
    有一种童年,是总也飘着雪花寒冷的冬天。

    2018年国庆节,史光柱应邀在西安演讲,顺便考察了来自江西的10岁小歌手李映萱。她是史光柱战友,收养和资助多名大学生的宋金华极力推荐的实力派小歌手。当我第一次听到小映萱演唱的由史光柱作词作曲的《妈妈不回家》时,不禁泪目。小映萱山间小溪般清澈的嗓音,静静诉说着孩子对妈妈的依恋,日日想念却不得见的期盼与无助随着音符,一颗颗砸入灵魂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妈妈不回家》是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在数年慈善公益途中,屡次被留守儿童的故事感动,引发深深的思考,为了呼吁留守儿童父母和全社会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心理成长而创作的儿童歌曲。

    “一直都是奶奶养我,我不认识我爸爸。我爸爸从外地回家以后,我问奶奶我们家怎么来了一个陌生人,奶奶说那是我爸爸,可我面对那张陌生的脸,不知道怎么说出‘爸爸’两个字。”看过湖南卫视《变形计》的朋友,一定对说出这段话的泣不成声的小女孩印象深刻。她就是中国千万农村留守儿童中的一名。她的哽咽述说坚强中透着苦涩,稚嫩小脸上大颗滑落的泪珠让人怜惜。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留守儿童人数已达6100万人,而农村留守儿童仅占这个庞大群体的28.29%。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多至1.3亿人,每天都有更多的孩子离开父母。

    他们大多数从小离开父母,由爷爷奶奶或哥哥姐姐照顾。缺少父母的陪伴,缺少心灵的关怀,他们如何健康的成长?长期生活上缺少关爱,会导致不健康的心理。往往感到自卑,少数孩子甚至患有自闭症,不愿与人相处。有些孩子十分叛逆,不接受学校的安排,上课不好好听课,逃课打架斗殴,这些恶劣情况时常发生。

    留守儿童不论在现实生活、学习中,还是在心理上,应有的监护都远远不够。性侵害、拐卖、虐待等针对留守儿童的刑事犯罪屡见不鲜,留守儿童犯罪问题也日趋严重。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有过相关统计,截至当年,我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其中留守儿童犯罪率约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5年,湖南邵东县3名初中生从网吧出来后到某小学玩耍,先从学校小卖部盗走面包等食物果腹,后在操场被1名老师发现。因担心老师报警,3人在老师家中将其杀害,并抢走财物,将尸体藏于床下,之后便冷静地去了网吧,打通宵游戏。该案破案刑警曾披露凶手作案手段老练,最后发现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后惊觉不可思议。在这三名孩子当中,其中两名是留守儿童,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

    同样在2015年的湖南,12岁的留守女孩将自己平时的玩伴姐妹用放了老鼠药的可乐毒害致死。在审讯过程中,被问到父母情况,女孩言辞激烈。“不要提他们,我恨他们。”

    史光柱正是看到这样恶性循环的窘境,走进孩子们的心里,感同身受,因此创作出《妈妈不回家》。“妈妈为我,妈妈为梦,只身走天涯。她把叮嘱,她把希望,一起留在家。月亮知道我夜夜想妈妈……”

    近些年,史光柱创作了大量歌曲。有的是军旅题材,如军旅歌唱家刘和刚演唱的《我是军人》,军旅歌唱家于乃久演唱的《青春木棉》;有的是鲜明时代特征的流行和抒情音乐,如《任长霞》主题曲演唱者刘伟演绎的《江恋》,潘长江女儿潘阳演唱的《青春年少》以及大量儿童歌曲。这些由史光柱作词作曲的歌曲都是他军旅、文艺和公益人生的凝结。

    在儿童歌曲极度匮乏的当下,《妈妈不回家》这样的创作,在一名10岁女童的浅吟低唱中像飞瀑,既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留守儿童的心声,又直击每一个成年人的内心,心疼感动之余是更多的思考。

    在遥远的大山深处,在荒凉的小乡村口,甚至在繁华都市的某个小小角落,都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独自面对成长的烦恼,他们用寂寞泪水陪伴想念。与单纯的物质救助相比,他们更需要心理疏导与情感慰藉,以及精神、文化层面的“营养输送”。作为成年人,我们必须用行动让这些本该天真烂漫的孩子不再像“野草一样成长”。

 

上一篇:共和国英雄谱中你可认识这10位战斗英雄(二... 下一篇:共和国英雄谱中你可认识这10位战斗英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