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中国最后一场战争中“最后的烈士”(下)

>信息播报

关注:新中国最后一场战争中“最后的烈士”(下)

来源:未知    时间:2018-07-26

 作者:史光柱   编辑:王宇


    董玉香是我军因对越作战牺牲的最后一名烈士!

    1991年的4月,我军牺牲了两名年轻的少校军官:一名是赴滇侦察作战出生入死的英雄董玉香少校,另一名就是我军连以上单位活动室悬挂的八大英模之一的苏宁少校。

    董玉香牺牲于4月7日,年仅28岁。苏宁于4月21日在指挥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时为抢救战友英勇牺牲,年仅38岁。苏宁是一位在我国改革开放年代献身国防现代化的英雄,他的故事被拍成电影《炮兵少校》,大家耳熟能详。而董玉香却是一位无名英雄,在此之前没有多少人知晓他的名字。

    在本次入围的300篇网络正能量文字作品中,有关自卫反击作战方面的文章仅此一篇。几天来,这个消息在战友们的微信圈中热传,《对越作战“最后的烈士”》作品得票数也在不断地增长着。尽管我眼睛看不到投票界面,但能感受到大家不是在为一个人或一篇文字作品点赞,而是怀着一种心愿,充满着一种期待,每一次轻轻点击的投票中都带着内心深处沉重的情感……

    在历时10年之久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一批批年轻的将士们放弃和平安逸的生活,在全民经商奔市场、高考和出国热潮流、街头流行“喇叭裤”“迪斯科”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毅然奔赴战场,凭的是军人忠于党、忠于人民、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现在许多人不相信,当时牺牲一个战士的抚恤金是一次性500元。

     “图私利老山铺满黄金龟儿才上,为祖国阵地遍布地雷老子在前”。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那些充满理想的热血儿女们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勇于担当,顽强战斗,他们是新中国最光荣的一代“逆行者”。

    当年参战将士被全国人民称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英雄的精神极大地振奋了军心民心,产生了巨大的时代动力。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却几乎都不知道这场战争,不了解这些影响了无数人的英烈们。年轻人身边能够接触到的活生生的英雄非常有限,媒体以及文艺作品中对那个时代英雄的宣传也少之又少,网上抹黑、戏说英雄的现象却比比皆是,社会上许多人开始质疑英雄的真实性和可贵性,甚至给敌对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联想到现在有的地方征兵难,要靠电影明星做征兵广告,以至于开始“重金征兵”,这种军人地位的贬值和青年一代人生观、价值观的“迁移”,怎不让人担忧上火!

    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自2018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

    “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国家保护英雄烈士,对英雄烈士予以褒扬、纪念,加强对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宣传、教育,维护英雄烈士尊严和合法权益。全社会都应当崇尚、学习、捍卫英雄烈士。"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将宣传、弘扬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这一条条掷地有声的法律条文,是国家的宣言,是正义的呐喊,是人民的呼唤。对此,需要的是全社会扎实有效的行动!

    当年我和战友们共赴战场,尽管我负了重伤,但幸运地活着回来了,而许多战友却长眠南疆,他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那青春的岁月。讲讲他们的故事,让英烈们不要被忘记,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期望通过这次“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和其它相关活动,能让社会上更多的人行动起来,关注在新中国成立后最近一场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共同传承和发扬那用血与火铸就的光荣精神;更多地关心至今在生活上还不如意的老兵和他们的亲人们,尽可能地多给他们送去一些安慰和温暖。

    “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这是领袖的要求,是一代人的期盼。

    (阅读《对越作战“最后的烈士”》原文请登陆环球网第三届“百篇”网络正能量文字作品军事类NO.15 (第十五号作品),网址:
网页链接

 

上一篇:你可以质疑战争,但不要质疑和否定中国军人 下一篇:关注:新中国最后一场战争中“最后的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