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楠 编辑:王宇
又是一年春运季,不由想起对中国铁路的戏称——香烟铁路。
早在2006年,我国人均铁路长度只有5.8厘米,不够一支香烟的长度,所以被戏称“香烟铁路”。言外之意便是,虽然中国铁路运营的总里程身居世界前三,可一看“人均”,还是落后的。
人均值就一定是先进与落后的标准吗?
不尽然嘛!
任何一项标准的产生和运用,都是有适用范围及约束条件的。
“人均”是什么的标准呢?
如果用来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间的贫富位势,就不得不让我扯到政治问题。倘若拿一个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一个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比“人均”,比的意义何在呢?因为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国家“资本”运营下的全民保障性经济,追求的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而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自由资本运营下的竞争性经济,追求的是个人及财团的资本垄断,其结果是小比例的人群占有着极大比例的社会资产。
显然,人性的取向和社会发展理念各不相同,用人均收入或人均资产占有量来比国家的贫富,只能视其为别有用心。
西方人常利用他们的话语权,将“人均”的概念用做政治外交的武器。可他们在攻击中国的军费开支时却从来都回避“人均”的概念。
扯的好象有点远,还是回到“香烟铁路”吧。
的确,我国运营铁路的总里程,如换算成人均占有量,真是不高。可是,它到底又能说明什么呢?落后?跟谁比落后?纵向比还是横向比?前面已提到,横向与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没有可比性的。纵向与我国各历史时期比那就众所周知了。可见,要比较就不能脱离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经济增长机制、国土幅员、人口及城市分布、时空功能与实效等等众多因素,真的不能简单化。
铁路助推经济发展,调解区域平衡,增强综合国力。是民之大事,是国之大事,不可不发展。但也不能简单论长短。
其实,人均5.8厘米是2006年的数据,那时的总营业里程是76600公里,到2010年,总里程就超过了90000公里。到2016年底已达12万多公里,居世界第二;高速铁路达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即时运力早已可以让相当于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总人口搬一次家。
中国的技术、中国的速度、中国的布局、中国的运力、以“四纵四横”为开端的中国的大和谐战略,早已不是原始的“人均”里程能评价得了的。
目前,中国的高速铁路的旅客发送量和旅客周转量匀占我国全路的50%左右,更占全世界高铁的70%左右。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有放不下的人文传统;中国是个有发展特色的泱泱大国,正在走自己的和谐之路。不能因为春节之春运,简单地去评价我们的铁路运输能力,更不能简单地以“人均”里程,去评价我国飞速发展的社会保障能力和综合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