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历史感党恩 自强不息奔小康——残疾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侧记

>信息播报

勿忘历史感党恩 自强不息奔小康——残疾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侧记

来源:未知    时间:2017-10-14

文字图片作者:罗军怀

   在纪念“九•一八”事变86周年之际,由北京市大兴区残联指导、北京助残爱心公益促进会与北京市大兴区聋人协会联合组织聋哑残疾朋友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缅怀先烈,居安思危,高举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旗帜,自强自立自尊,立志做一个自食其力、献身祖国的残疾人。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畔的南满铁路路轨,悍然进攻沈阳东北军第7旅驻地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直至1932年2月5日,日本侵略者仅用4月18天就占领了东北主要城镇,控制辽吉黑三省。3月1日,“伪满洲国”成立,三千万东北同胞沦为亡国奴。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日本的侵略,举起了抗日救国的大旗,庄严提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以求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战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这样,卢沟桥就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参加纪念“九•一八”事变86周年活动的残疾人和爱心人士共同向抗战烈士敬献了花篮。花篮的红色缎带上写着“抗日烈士们永垂不朽”。北京助残爱心公益促进会王江雁秘书长神情肃穆仔细整理花篮上的缎带,全场肃立,全体人员向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默哀。纪念仪式后,北京助残爱心公益促进会与北京大兴区聋人协会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赠送了《军魂》战斗英雄史光柱邮票卡书;随后全体人员走进展厅,参观展览。展览通过文物、照片和视频资料,全面展现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纪念活动结束后,大家共同举办了“勿忘历史感党恩”庆祝第59届国际聋人节联谊会。出席联谊会的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家、爱心艺术家,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为残疾人事业奉献了巨大的爱心,大爱艺术团负责人王左军也带领这支充满青春活力的团队为公益爱心活动展示风采、奉献爱心。来自大兴区、丰台区的聋人朋友、肢残人朋友欢聚一堂,共同庆祝第59届国际聋人节,观看“勿忘历史感党恩”的文艺演出。北京市大兴区聋人协会主席王程与北京助残爱心公益促进会领导王江雁、隋刚、瞿晓梅向丰台区聋人协会主席赵万才、肢残协会主席冯秀玲赠送了《军魂》战斗英雄史光柱邮票卡书,整个纪念活动充分体现残健共融、残友互爱的联谊精神。
参加活动的残疾人和爱心人士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重温那段血与火的悲壮历史和观看大爱艺术团文艺演出,追思那些为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大家感慨万千。大家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牺牲换来的,我们要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我们要感恩共产党,牢牢树立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永远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工作。我们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上有了坚定的地位,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也是实现中华腾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动力。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将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为努力工作的强大动力,站好岗、履好责、服好务,为残疾人美好幸福生活和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笔者全程参加了纪念活动和文娱活动,在和大家交流中,深切地感受到,残疾人在我们国家已经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心是和祖国紧紧相连接的,他们的命运系于社会大家庭之中,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文化渴望得到国家社会的尊重和认同。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应当把对他们的教育管理纳入规范化的日程之中,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祖国和社会的关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当前残疾人群体迫切需要以下的教育和活动内容:
   1、加强国情教育。帮助残疾人群体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富强和家乡的变化的具体实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认识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让残疾人群体明确公民义务和重任,树立起“我们也是中国公民”的思想。
   2、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教育和引导残疾人群体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观念。
   3、适时开展国家大型活动为主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帮助残疾人群体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4、联系当前实际,深刻体会党和政府的亲民政策和温暖,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心存感恩,发奋学习,立志报国。
   5、开展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和经典诗文朗读活动,帮助残疾人群体了解五千多年历史文化中孕育的优秀传统美德和先进文化。
   6、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
   7、运用历史人物加强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张贴历史人物,注明主要事迹,启示残疾人群体为国效力。
   8、认真组织开展纪念日活动。
   9、积极组织残疾人群体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引导礼仪教育,展示残疾人群体自强不息的技能和精神风貌。
   10、坚持开展残疾人群体“让读书成为生活习惯”的读书活动。

二○一七年九月三十日

上一篇:喜迎国庆十九大 健康生活户外行----组织残... 下一篇:品光柱月饼 唱英雄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