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后文化

>信息播报

英雄后文化

来源:未知    时间:2017-07-07

作者:史光柱 整理:苏煜尧 编辑:周丽梅 王宇  

 

今天是 “七七事变”80周年纪念日,80年过去,历史的伤痕还在,历史的警示还在,历史的教训还在,然而,在祖国和人民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舍身取义的英雄却已逐渐远去,被淡忘、被质疑甚至被抹黑!

 

昨天,一位朋友义愤填膺的说:“你看看这网络报道,《狼牙山五壮士》竟被踢出课本。”我觉得新奇请他读了两段,文中提到上海市教材编写组某主编对“删除”事件作出的解释:“删除该文是现代社会的需要,过去单一的以革命战争题材为主的文章结构与学生的思想脱节;五壮士所处的时代与现代社会有很大差别,难以引起师生的共鸣;在新时期,需要新形式的革命英雄主义,比如杨利伟、桑兰和刘翔等,他们与孩子的生长环境相近。”

 

 

  如此事属实,我倒要问问,因为跟孩子的生长环境相近便删除不相近的英雄,你怎么不把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删除?怎么不把中国革命史删除?你说需要新形式的革命英雄主义,那么,自卫还击战场上,涌现出一大批以张大权为代表的共产主义战士血染疆场的英雄事迹并未走远,你为何不加进教材去?你说过去的革命战争题材单一,食品中的面粉、大米也很单一,怎么不把你的米粮删除?你的牙齿、舌头、心脏……各个器官都是单一个体,为何不把它们都删除?用这样的人编写教材只能说是教育界的悲哀。按他的话讲师生没有共鸣,此话更是无稽之谈,我们的文化是用来干什么的?本就用来以史为诫,培养人、塑造人。为什么不从小培养孩子们认识历史、认知英烈的兴趣?看看日本,看看美国和西方世界,哪个民族会用别的行业模范取代英烈和科学家。可见我们的思想出了什么样问题!

 

 

201477日,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习近平强调:“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要否认、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

中国历史上英雄辈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南征北战、统一中华,获得无上权柄,开创一代盛世,造福一方人民,可称英雄;以一敌百的项羽、喝退曹军的张飞、百万军中取上将人头如探囊取物的赵云,智勇双全、惩奸除佞可称英雄;近现代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等,舍身取义、忘我牺牲可称英雄;少年刘文学、草原小姐妹,为了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以弱小的身躯英勇奋斗可称英雄;30多年前,自卫还击的战场上,以张大权为代表的一批守疆卫国的战士,感天动地、血染战旗可称英雄……中华千年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英雄数不胜数。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多元化思潮的冲击,人们的三观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原来以“忠诚、担当、视死如归”为美德的英雄崇拜主义悄然退出时代舞台,那些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大潮中一夜暴富的弄潮儿成为时代新宠,英雄的代言人,一时间沉渣泛起。“高大全”成了反传统、反英雄的攻击借口,“高富帅”转而成为时代热捧,仿佛和平安稳的环境下,只有以体育明星、演艺明星为代表的光彩陆离的群体才是值得追捧、首屈一指的英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每每想起这样的诗句,我都会不甚唏嘘。

有句话叫:“英雄乱世生,盛世无英雄”,我虽不赞同这种说法,但这话有这话的历史原因。回顾历史,有多少当年的盛世英雄不是徒有外表、空有虚名。眼下,物质文明疾速提升,文化市场需求加大,更需要高质量的产品,不能经济发展,文化产品低劣落后;房地产经济泡沫,各行各业涌现的先进人物也跟着泡沫。人们对英模的标准不该降低,而要提高质量,规范行为。改革发展的环境不仅只推崇企业文化、商业文化、娱乐文化,也要重视行政文化、国防文化、社科文化、民间文化等。拿来主义,要有所选择,不要优劣不分照搬照抄。不加以筛选势必造成鱼龙混杂,这不是多元社会的本质。多元思维是在尊重历史、弘扬本国文化的基础上承前启后,而不是不加区别拿来就用。我把这种拿来就用,非战争和平环境下涌现出来的行业代表、先进个人归为“后英雄”。

“后英雄时代”更要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评比出来的模范要有代表性、权威性,尽量避免商业驱动,标准不一。夺金的体育健儿是英雄,不夺金的也是英雄;演英雄的演员是英雄,不演英雄杀猪的屠夫也是英雄……而那些为国捐躯,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却被过去化、边缘化,似乎只要是过去的英烈都一概过去,不适合现在,连他们的陵园都被挤到城外,活人跟死人争夺地盘,自然活人更胜一筹。表面看各种评比中英雄辈出,实际上喜新厌旧不思传承,有意无意淡漠英烈在价值核心的地位。

2012年,我在北京一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提过此类现象,由于信仰危机,一些后英雄时代的英雄不具备英雄品质,造成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在一定时期收效甚微。如何坚持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广大研究者提出命题,于是我在演讲中首次提出“英雄后文化”。

2013年,在昆明某院校,2014年,在解放军河北某部我都提到了英雄后文化,何为英雄后文化?简单说有三个层面:

一、英雄和英雄群体成为英雄后该继续做些什么?

二、英雄和英雄前辈该向后人传承塑造哪些优良品质和思想文化?

三、青少年也就是后来人该如何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继承发扬和书写自己的人生?

这是价值观领域新课题,他包含时代精神、历史走向,也包括民族传承和尚武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成为英雄是人生荣誉的高点,但不是终点!英雄之后,怎样对待身上的光环?怎样面对理想与事业?怎样面对平凡的生活和工作?放下荣誉再出发,不断超越自己,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新的贡献,是“英雄后文化”的主要内容。

“英雄后文化”契合当下时代精神,具有普遍意义和普适价值。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整装再出发,为社会、为国家作出新的贡献,成为自己的英雄。

 

 

201671日,成都一二一军创文化传播公司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上演了一台多媒体舞台剧《眼睛》,此剧以我的人生片段为主线,通过我的音乐作品再现了我从英雄到诗人、作家、音乐人的英雄后之路。此剧观众爆满,近千个座位座无虚席,大家边听边看,许多人流下热泪,都说这样的演出多少年没看到了。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拥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拥有什么样的未来。不是说现在孩子难教育吗?凡教育工作者你可仔细问问,哪个时代的孩子没有别样的想法?难教育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你天天倡导快乐教育法,挫折教育要来干什么?只有鼓励没有批评,只有赞扬没有警醒,这样的孩子能身处逆境担当重任?我这样说不是指责什么成果,我想说的是,只要你有“舍我其谁”的英雄本色,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

也许你是企业家、明星、政客,认为英雄是历史的符号、久远的记忆,与你没有半毛钱关系。但你享受着和平,有责任爱国传承,如果你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优长,以善念为导向、以责任为依托,作出对人民、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那么你就是“英雄后文化”的传播者、塑造者。

 

“英雄后文化”是新形势下的一种精神动力,是洗尽铅华之后的一种蜕变,必将拥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不论英勇无畏、舍身取义,还是发奋图强、立业创业,都是后英雄时代留给我们的精神风骨。                            

相信在“英雄后文化”的演绎下,英雄的事迹将不再被遗忘和诋毁,而是愈加主流和多样;英雄的概念将不再混乱和模糊,而是愈加清晰和饱满。

英雄不问来路,壮士不顾来生,让我们一起放下荣誉,重拾爱国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梦想,凝聚社会正能量,共同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打开“英雄模式”,共同促进核心价值观和“英雄后文化”建设。         

(作者:史光柱    整理:苏煜尧  编辑:周丽梅






 

上一篇:三十年前的生死兄弟,我要让你有个“家” 下一篇:英雄“超级星” ——我崇尚的三位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