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晚,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献礼,由成都一二一军创文化传播公司隆重推出,以宣传“英雄后文化”为主旨的系列多媒体舞台故事汇第一部——《眼睛》,在成都电子科技学清水河校区隆重上演。
“一级战斗英雄” 共和国“双百人物”史光柱
英雄是崇高的先行者、民族挺立的脊梁,他们于雷电光火、雷霆万钧间表现出的非凡勇气、责任担当,不仅是生死考验中义无反顾的选择,更是平凡生活中长期道德积淀的迸发。对于英雄,人们普遍的印象是某个特定瞬间的特写,英雄活在人们的记忆里,少有人认识到我们一直活在英雄的守护中。当一切尘埃落定,淡出公众视野的英雄们,无论居于闹市一角还是偏安一隅,无论富贵显达还是普通贫困,都默默地坚守着那个属于他们的特有精神家园,自立自强于社会,熏陶和影响着社会,走一路红一线、居一处红一片,成为支撑社会道德体系,为我们托举起道德蓝天的重要力量,形成了对社会发展有深远影响意义的“英雄后文化”。
史光柱向老班长藏雷报告
《眼睛》,融合了故事汇与音乐舞台剧两种艺术形式,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集音、诗、歌、舞、画、颂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向人们讲述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放下荣誉,回归社会,以伤残之身,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成为中国首位盲人大学生、诗人、作曲家的英雄事迹,全景式反映了英雄史光柱从农民青年到军人、英雄、学生、作家、思想者的角色演变,在崇高与平凡、梦想与现实、战争与和平的激烈碰撞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和人生价值的追求,让人们看到了英雄后的平凡、朴素、可贵,多维度深层次向人们诠释了“英雄后文化”的丰富内涵,令无数现场观众感动流泪,被观众评为“时代的呐喊、英雄的感召”,更被认为是中华传统价值观念与当前社会不良思潮的交锋。
史光柱与编剧金乃凡、老山主攻营营长藏雷合影
《眼睛》由成都一二一军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牵头,携手部分退役军人集资举办,目的是贯彻落实习主席“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大力宏扬传播“英雄后文化”,激励广大退役军人和各行各业的英雄们,脱下军装再出发、放下荣誉再奉献,借以唤起人们对英雄的崇敬,对爱国、敬业、牺牲、奉献的价值追求,凝聚社会正能量,积极投身“中国梦”伟大实践,充分体现了广大退役军人抢占社会意识形态高地的信仰自信和责任担当。
史光柱与演职人员合影
现场观众
《眼睛》由解放军著名作家金乃凡老师任编剧,董凡、曾勇、郑建涛、乐宇红、良子、李文岳等一批四川省军地有名的中青年文艺专家骨干义务承担导演和编排工作,成都战旗歌舞团、四川人艺、红后艺术团、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表演,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亲临现场,省有关部门出席演出,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黄卫德等人也观看了演出。
人物介绍:史光柱,男,1963年10月出生,云南省马龙县人。1981年应征入伍,1984年4月,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在四次负伤、八处重伤、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带领全排出色完成任务,荣立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在部队期间,荣立过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
1984年8月开始自学写作,1985年6月发表第一首小诗《我恋》,86年9月被深圳大学破格录取为中文系本科生,90年毕业,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学士学位的盲人,全世界演讲最多的残疾人。
1990年以来,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评选为全国自强模范、优秀作家,100位最有影响的人民英雄,全国十佳卓越人物,全国十大新闻人物,全国十大影响力人物,全国十大最有创新力人物,全国十大艺术成就奖获得者,2009年在中央11个部委联合举办的“对新中国建立与建设有突出贡献的双百人物活动中,荣获感动中国人物”。
曾受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几代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慰问。创作至今在国内外发表诗歌、散文700余篇,获鲁迅文学奖等国家级奖项21次,出版有《我恋》、《眼睛》、《背对你投向黑色的河流》、《藏地魂天》、《寸爱》、《星星树》、《阳光一点》、《春天,我的春天》、《大爱万里行》等10余部文学著作和音乐专辑,10多个国家翻译、刊登他的作品,他是当代的著名诗人、作家、音乐家,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副会长,中国盲人文学会会长,北京助残爱心公益促进会会长。